身為銀行跟壽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講師,其實在這個產品出現的時候,我也有想要寫一篇文闡述的念頭,不過一忙卻忘記了。
直到前兩天朋友傳給我這篇文,我就順水推舟的借用一下別人的文,自己才不用寫一堆(不是因為懶,是忙~~~~~~ ^Q^)
雖然我不認識這位一姐,不過既然借用人家的文,就得幫她推廣一下FB,免得被人說盜用
以下原文連結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John說在前面,對於產品,我沒有任何意見,甚至可以說,我還蠻認同這樣的產品的。
但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不是產品本身,而是業界的銷售方式跟適合的人群。
不過在進入正題之前,John想要來跟各位談談投資型保單的概念,順便釐清一下很多人的錯誤想法,後面才好繼續帶各位走下去。
投資型保單到底是甚麼妖魔鬼怪?
近兩年來隨著投資型保單被新聞報導,很多不肖業者銷售不當導致糾紛,John最常被客戶問到的就是這樣的問題,但是投資型保單真的是妖魔鬼怪嗎?
就用我最愛吃的其中一家老店大福作比喻好了(不能廣告,想吃的私我!😂)
投資型產品其實就像大福一樣分為三層:
最裡面的草莓就好像基金,
而中間那層保護草莓的餡料就像是保本機制,
最外面那層麻糬其實是增加口感,可有可無,就像投資型的超額保本機制。
所以用這顆大福來形容投資型
草莓的部分就像基金 → 提供報酬,提供配息,但你卻無法確定這個草莓到底是不是完整的,或許它會有虧損,它會不完整,但它卻是這顆大福裡面最能帶給你美妙滋味的部分。
也因為草莓有可能不完整,所以中間會有陷料補起來,讓你不會感覺只有吃到一點點,而是完整的一顆大福的感覺,就像投資型裡的保本機制一樣,即便我的基金有虧損,但只要碰到保險事故,還是保障你的受益人可以拿到完整的本金。
最後就是麻糬的部分 → 為了增加口感而添加的麻糬,讓大福有咬勁,吸引更多不單單只是要吃草莓跟餡料的客群,就有如投資型中有超過保本的保障部分,比如投入1000萬本金,碰到保險事故,可以領回1300萬這樣的配置,除了可以保本,甚至有一部分增值功能,還有稅務規劃空間,吸引更多特定族群來買。
但是為了這些附加價值,肯定要經過一些加工的手續,而這些加工手續會增加一些成本,就有如單買一顆草莓跟買一顆大福的價差,投資型跟單買基金,中間一定會有保險成本跟手續費用的價差,但增加費用不代表就是不好的產品,就像你不會說我單吃草莓就好,草莓大福沒有存在的意義,端看每個人不同的需求,各位客官認同嗎?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了解完投資型,我們回歸正題來聊聊這位基金一姐的文章。
1.解股買保單
一般而言,直接投資ETF是成本最低、長期報酬穩定成長的好方法,但誘導客戶選擇費用更高的投資型保單來做為投資的工具,在費用上至少差距一到兩倍,等於銀行誘導你用這樣的方式投資,它就可以從民眾身上收到兩倍(甚至以上)的獲利,但實際報酬卻是一樣的(或甚至更少),這也是基金一姐為什麼不高興的原因。
不過站在工具面角度,John不會完全否認這種作法都是不好,如同John說過的,投資型產品有他的利基在,假如是站在傳承或稅負的角度,而不是單純以投資報酬作為訴求,其實對於已經有這些需求的客戶,從單一的ETF投資轉換到投資型保單內含ETF,未必就一定是壞事,甚至有可能對客戶更有利!
現在問題是,到底有多少業務是真心站在替客戶想,而不是因為公司的政策,才幫客戶做這樣的決定?
2.全委真的比較好?
這檔投資型還有一個賣點是「全權委託管理」。
意思就是你不懂投資,我找人來幫你投資,投資的效益會比你自己投資好。
在討論這種方式是不是真的會比較好之前,我們要先聊聊這兩個觀念:
「主動式投資」V.S.「被動式投資」
拿感情來做比喻,假如你是主動出擊追對方,肯定你會常常改變自己的方式,去迎合對方的需求,因為你擔心心儀的對象會被追走,所以一但對方身邊出現你看起來似乎是威脅的人物,你就會想東想西,作一些無用的動作,到最後,才發覺那是他的弟弟或妹妹,根本不是情敵,而這時你已被對方討厭,無力回天!
但相反的,假如你是被動被追求,你不用整天提心吊膽,想著對方到底要甚麼,即便今天對方透露出好像另有所愛想試探你,你也老神在在的祝福他,最後可能他覺得離不開你,又乖乖回來,而且對你更好更溫柔。
為什麼談這個?
因為John要告訴你:
全委操作就像主動出擊的情人,為了迎合市場,常常改變策略,做些無用的動作,到最後無力回天!
而ETF恰巧就像被追的情人,只要你持續持有,老神在在,不用頻繁操作,市場就會給你穩定又豐厚的報酬。
會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簡單:市場的趨勢總是向上的,其實只要不是買單隻股票,而是買整體指數,放長期,獲利是肯定的(即便是最爛的世礦基金,從最高點若是有持續扣款,到現在看也都是正報酬)
但專家也有情緒,也有私人觀點,尤其現在的投信很喜歡使用有高學歷但投資經驗不足的年輕經理人,一但碰到市場的波動,很容易做出認賠殺出的決定,但認賠殺出的時點往往卻是市場最低點,這個狀態,連號稱股神的巴菲特巴爺爺也逃不過,又何況是年輕的基金經理人?
更何況,原本買的ETF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的「被動式投資」了,再把它移到投資型的全權委託「主動式投資」,站在投資的角度來說,就好像努力賺了一輩子的錢又丟給詐騙集團一樣,是否有這必要,請大家三思!
逐漸成為顯學的ETF投資 |
巴菲特也推薦使用ETF |
3.年金險不一定要進給付期
看來一姐真的只會基金不大了解保險阿!
關於最後一段寫的80歲能不能買保險,回應John開頭提到的,需求才是重點。
假如是為了預留稅源,為什麼不適合?
假如是為了投資、避稅,那可能就真的不一定適合!
另外,年金險並不一定要真的到年金給付期才能給付,年金給付期前也可解約,甚至可能報酬率好些,市面上一堆附保證的投資型保單不都是這麼玩的?
不過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,有興趣請留言給我,另開一篇再跟大家聊聊附保證的投資型到底糖衣裡麵包甚麼毒藥。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結論
元大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募集到這麼多資金,許多保險跟保經公司還有銀行已經開始摩拳擦掌,接下來類似產品的推銷活動肯定不會結束,甚至會越演越烈,請大家拭目以待!
但是千萬不要問我能不能買。
John提醒過大家很多回了!
產品沒有對錯,既然設計出來,肯定有需要它的族群。
只是你在不在那個族群裡,就要看你自己的現狀跟未來想要達成的目標,評估你能有的時間彈性,在綜合的考量之後,才能確定自己適不適合這個產品。
歡迎找John聊聊,或者找你身邊的CFP詢問一下吧!
祝福大家投資順利,財利廣進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