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

[新聞解析] 國人偏愛買保險生前就領,上半年解約給付4,277億創新高!

 


之前看到這篇新聞:

國人偏愛買保險生前就領,上半年解約給付4,277億創新高!


之後在各個投資群就有了不同的熱烈討論,但大多離不開討論台灣人對這種所謂儲蓄型保單的喜愛,其實就算到目前也沒有改變,即便它的利率並不高。

於是就開始有人納悶,既然大家都還在買,那這些解約的錢又去哪裡了?

有人提出可能跟前陣子的景氣不好,有些族群失去了工作,需要把保單解約當作生活的緊急預備金有關(這部分可以參考之前John談過的財務規劃需有緊急預備金概念的議題),但就算是緊急預備金,也不可能需求量大到四千多億,那麼剩下的錢呢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先來看看下面這則新聞:

投資型保單 狂賣近4,000億

       投資型保單 狂賣近4,000億


看到甚麼了嗎?

資金的移轉有沒有驚人的相似?

但資金的移轉也不是重點,重點是過去保守的資金現在全都移轉到積極的產品來了,而這些客戶到底了解它們投資的是甚麼樣的商品了嗎?

倒也不是說投資型商品不好,商品本身沒有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,就像一般人吃海鮮沒問題,但假如是痛風患者,吃海鮮這件事,對你就不是件好事了!

今天John想站在中立的角度,跟各位談談,資金移轉到投資型保單這件事,到底有甚麼好處跟風險呢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目前在投資型商品的銷售上,大部分金融人員會提到的特點,包含以下三點:


1.高配息


  有沒有從業人員這樣告訴你:
  放在傳統型保單一年才1%多,就算是美金保單也才3%多,放到我們的專案裡,一年有5%-20%,高多了,放
  傳統型不如放到專案裡!

  的確,投資型保單,顧名思義就是「投資+保險」,既然有投資,報酬比較高也正常。

  但相對的,有投資一定有風險,從業人員沒告訴你的是,傳統型保單除了保險公司倒閉,基本沒有虧損的風險,投資
  型保單卻有可能承受非常大的虧損風險,過去投資型保單也曾發生過因為保單內的基金虧損嚴重,導致保單整張失效
  ,從而不只沒有高配息可以領,甚至連本金都沒有了。

2.有保本


  還有些從業人員會告訴你:
  這個是保本的啦!一樣保本可以領比較多利息不是更好?

  這裡有兩點要請大家注意的:

  一、投資型商品分成兩種類型:
    內含保險成本的「壽險型」,這種通常費用會比較貴,但它的確有保本的功效。
    沒有保險成本的「年金型」,這類型的產品通常費用率會比前者低,但它「沒有」「沒有」「沒有」保本的功能
    (很重要所以講三次!)。

  二、即便是我們剛剛說到的「壽險型」,保本的條件也是要「被保險人」去跟他信仰的那個領袖
    (佛祖、上帝、阿拉...)喝咖啡的時候,才有保本的功能。

    假如今天是半路我自己想把錢拿回來,保險公司不跟你保證保本喔!

3.保險免稅

  假如妳的從業人員還在告訴你這個觀念,請馬上換一個業務人員吧!

  
  在「實質課稅」當道的時代,傳統型保單都可能被國稅局當作逃稅抓回來課稅,更何況是在國稅局眼裡只是
  「包在保險裡的『投資』」的投資型保單?

  沒錯,投資型保單裡只要是屬於「分離帳戶」,也就是你的本金部分,國稅局一律會幫您算到遺產總額裡,照規定一
  律要繳遺產稅,沒有免稅的功能喔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「哇!John你說得那麼恐怖,那這四千億的資金不就危險了?」


其實不然,商品本就沒有對錯,既然設計出來,一定有它的優點。


投資型用來當作養老的另一筆退休月收入是不錯的選擇

雖然沒有勞保月領領得多,但相對勞保是領自己本來就有的一次退休金,越領本金會越少,投資型只要保險成本沒有疑慮的狀態下,現在領的都是多的,因為到我們傳承給下一代的時候,不管我們領多少,不管本金剩多少,都可以至少保本的交給下一代,甚至有些產品是可以比本金多出10-90%不等的金額給付給下一代,等於反而增加資產,並無不好。


但假如不是能夠留到傳承的資產,中途就得解約,那當然風險係數就大得多。



或者是本來就想用投資型「年金平台」來做投資的人,影響也沒有那麼大,只是假如要用投資型年金平台來投資,除非是你想買的標的市面上買不到,不然的話同樣的投資標的,相較在銀行通路買,這類平台額外費用較高,反而增加成本,可能要多考量!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結論


John很常跟朋友同事聊天,都希望大家看到新聞思考一下,新聞背後代表的深沉含意是甚麼?

市場上常聽到人說今年是所謂的投資型元年,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,投資型其實在台灣風行很多年了,但負面的新聞還是常出現,導致常常收到很多詢問,過去不好的投資型怎麼辦?

假如當初業務員在售出這類型保單的時候可以跟客人說清楚費用、保費成本、成本可能虧損、死亡才有保本...等等投資型的重點,然後客人也知道投資型的功用是甚麼,我相信就不會有這麼多紛爭了。


但是過去買錯的就真的不好嗎?真的就不要留嗎?有沒有可能,過去買錯的投資型還是可以在未來我們遇到保險事故的時候,發揮出我們意想不到的功效?甚至,你認為是賠錢的生意,到最後卻是賺錢的?


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!


希望今天John的小解析能幫到大家,助大家投資順利、風險遠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