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

﹝新聞解析﹞投保狂踩國稅局地雷,遺產稅衰繳近400萬


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這樣的報導,接著,金融從業人員就會大做文章:

「您看,保單若是沒有規劃正確,就是會有這樣的風險!」

「只要避開國稅局的九大地雷就不會被課到稅!」

相信這樣的話您應該不陌生!


其實這時該靜下心來反思,當年紀漸長而健康不佳時,能不能在有限條件下創造最有利於自己的條件?

首先,針對這個新聞,John會提出幾個疑問,後續再跟各位探討遇到實質課稅的時候,保單能為我們創造甚麼差異化。


投保狂踩國稅局地雷,遺產稅衰繳近400萬

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
這個判決其實已經是舊聞了(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訴字第 1150 號判決),也都被收錄到財政部的案例參考第14例了,但是新聞裡仍然有幾個觀念,怕大家誤解,要跟大家溝通一下:


1.年紀過大


此例老先生是在92-93年買的保單,當時的規定還不嚴苛,所以才會有被保人都超過80歲了,甚至還帶病,保險公司仍然願意承保,換到今時今日,恐怕這樣的條件,應該沒有保險公司敢讓他投保了?


2.自主意思表達困難


這位老先生患有中風失能,且經醫師診斷有言語障礙記憶障礙,這樣的狀況下簽訂契約,就算保險公司承保,也要搞清楚未來理賠的條件,免得就算投保了,但保險公司不賠除外部分不賠,甚或是引用醫生報告,訴請契約自始無效,那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了。


3.萬能終身壽險等於投資型商品嗎?


此案老先生所買的,是「變額萬能壽險」,也就是一般所稱投資型商品,這樣的商品沒有預定利率選項,所有的投資獲利都是來自於客戶選擇的基金標的,未來理賠就是在保險金額跟帳戶價值中選一給付。


而新聞中提及的「萬能終身壽險」,通常只是給定一個利率,但繳費可以彈性調整,未來的理賠一樣由帳戶價值跟保險金額取其一,但沒有投資帳戶讓客戶自由選擇,跟投資型保險的意涵有點出入,理論上應該不能算投資型的範疇。

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
接著我要提出重點了,這位老翁買了保險,卻又被實質課稅,遺產稅繳近400萬,真的就是衰嗎?


John其實一再跟大家強調,不管做甚麼樣的財務規劃,都要以「需求」為出發點,才看得出這份規劃是不是真的有用,而不是跟著新聞一起起鬨。


在這個新聞中我看到了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:


1.指定受益人


這案子裡的老人家共有五個小孩,受益人為五個小孩均分,算是標準的公平分配。


保單的受益人單獨分配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工具,因為就算「金額」被併入了實質課稅,保險金「現金」依然是受益人獨拿,其他繼承人是無法使用特留分請求權訴請返還的,對於想要照顧特定人士的要保人,的確是能夠起到很大的效用。

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像列這個案例:

虧爆!為繼承姊姊1.6億保險金,她先繳2千萬遺產稅,沒想到最後卻拿不到錢

注意到了嗎?

就算這位繼承人繳了巨額稅金,保險金仍然由禪院拿走,並不因為被列入實質課稅就必須返還保險金給繼承人


2.節稅或課稅後增值效果

在這個案例中,老人家繳費2575萬,繼承日「分離帳戶價值2452萬,最後被判定計入遺產總額的是後者而非前者,這代表著甚麼呢?

若我甚麼都不做放在一般金融資產,2500萬的現金在不考慮所有扣除項狀況下,需要課250萬的遺產稅,但今天現金價值若是只剩2000萬呢?

那我只需要繳200萬的稅,省下了50萬。

但你會說:「John,但我現金損失500萬啊!」

別擔心!根據金管會109年新公布的「健全保險商品結構相關規範」規定,人壽保險死亡給付的最低比率如下圖:

圖片來源:理財鴿


意思就是,就算以老人家81歲的年紀投保,保險公司至少要保障102%的所繳金額,等於2575x102%=2626.5,在死亡給付時給付給受益人(此比率今年剛調整,與此案94年賠付時比率未必相同),事實上你的資產並無損失,甚至是增加的。

也就是說我很可能被課到比較低的遺產稅,但是實際拿到的保險金卻是比較高的


3.預留稅源


這個論點很多人聽過,卻還是有很多人會執著在「免稅」。

試想,假如這2500萬注定要課稅,那麼到底是作為「遺產」被課稅比較好?還是做為「保險給付」被課稅比較好呢?

作為遺產,必須跑完所有的繼承流程,並且等到國稅局完稅才能動用,如遇到手頭現金不足繳付稅款時,還可能面臨到借款的情況。

但若是作為保險給付,一發生事故就可申請,只要沒有爭議,約3~5工作天即可拿到保險金,可以去處理稅務問題。

比較以上兩種狀況,變現的即時性是否就有差了呢?
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
結論


從今天開始,希望大家在思考保險節稅以外,也想想保險節稅以外的功能可以幫自己的「需要」達到甚麼加分的效果,或許,你會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
也歡迎你私下留言跟John連絡討論,以你的需求出發,搭配適合的保險商品,達到更高的效益。


另外,因為這個案例購買保單是92-93年間,建議各位搭配John的這篇文章一起反思一下,關於市場上一堆人說民國95年前買的保單就不課稅,到底不課的是甚麼稅,但John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各位,肯定不是「實質課稅」。

保單稅不稅?別讓權利打瞌睡.....


錢要花在刀口,保單規劃要符合需求,希望大家的規畫都能順利,風險都能安心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